氢能改变未来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是一家专注于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电解槽研发、生产、销售及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是落实上海交通大学与临港集团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早在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教授组建微细制造课题组,带领团队实现“0-1”的理论创新、“1-10”的技术突破、“10-100”产业化落地。掌握了从催化剂、膜电极、双极板到电堆和电解槽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申请各类知识产权超500项,是上海市首件预审授权专利单位。目前,公司已开发27-300kW系列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电堆,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开发的电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公交车、通勤大巴、重卡、物流车、环卫车、中运量等多个领域,累计装车2500余台,连续两年国内金属板电堆出货排名第一。凭借20余年研究积累,先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一等奖、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绿色低碳十大创新技术产品等。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致力于为全行业提供最优质的电堆产品及工程服务。2022年,公司开发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已推出300kW大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是全球单堆功率最大的燃料电池电堆产品。此外,开发的250Nm³/h的PEM电解槽,综合电耗达到4.3kWh/ Nm³的国际先进水平,电解槽产品应用于国内首个干熄焦绿电制氢工厂,实现了产氢量1500Nm³/h的常态化运行。目前,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已在临港新片区实现集研发、办公、生产、测试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打造全自动化电堆生产制造产线,产能达到10000台套/年。


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申能集团、临港集团等支持下迅速成长为电堆头部企业,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秉承“感恩 奋斗 创新 梦想”的核心价值观,怀揣“打造世界一流氢能科技公司,构建员工谋求精神和物质福祉的卓越平台”的发展愿景,坚持“用完美的品质超越客户的期待”的质量目标,旨在为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实现。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价值观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价值观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价值观
H-RISE Values

感恩、奋斗、创新、梦想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愿景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愿景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愿景
H-RISE Vision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人类共同追求打造世界一流氢能创新科技公司

构建员工谋求精神和物质福祉的卓越平台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使命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使命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使命
H-RISE Mission

以创新成就客户,以氢能改变未来

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History

2005-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05-2017
2005-2017

YEAR

■ 团队组建,开展基础研究
■ 国家863计划项目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公司注册成立
2018
2018

YEAR

■ 30kW、60kW燃料电池电堆小批量生产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
2019
2019

YEAR

■ 100kW 、120kW燃料电池电堆下线
■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燃料电池无人机首飞成功
■ 上海市科学技术特等奖
■ 《车用长寿命高比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其核心部件》
2020
2020

YEAR

■ 首台车规级150kW燃料电池电堆下线
■ 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 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临港基地电堆智能制造产线建成
2021
2021

YEAR

■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
■ 2021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 汽车工程学会“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奖”
■ 首台车规级230kW燃料电池电堆下线
■ 通过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22
2022

YEAR

■ 与擎动科技合并
■ 基于H3技术开发的全球单堆功率最大300kW燃料电池电堆下线
■ 开发250Nm³水电解槽

团队介绍

Team Introduction

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教授倡议并推动成立,并作为战略委员会主席,进行技术把关。太阳集团城网站2003现有全职人员350余人,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核心研发团队具备多年的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开发设计及试制能力。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开发流程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太阳集团电子游戏”

80+

技术人才

200+

发明专利

400+

申请专利

40%

研发人员占比